广西北流市石窝镇大冲银矿详查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12-05-10 06:49:35    文字:【】【】【
摘要:在勘查区开展银矿及金矿勘查地质工作,主要工作手段是主要采用槽探揭露山地工程,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对前期已发现的银(金)等综合异常、银(金)矿化带进行验证和控制,探明银(金)矿化体的长度、宽度及延深,圈定矿体,查明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质量,对可供综合利用的共伴生矿产进行相应的综合评价,估算(332+333)级Ag( Au)资源量,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试验和研究,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作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为勘探提供依据,并为制定矿山总体规划、项目建议书提供资料。
    

在勘查区开展银矿及金矿勘查地质工作,主要工作手段是主要采用槽探揭露山地工程,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对前期已发现的银(金)等综合异常、银(金)矿化带进行验证和控制,探明银(金)矿化体的长度、宽度及延深,圈定矿体,查明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质量,对可供综合利用的共伴生矿产进行相应的综合评价,估算(332333)级Ag Au)资源量,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试验和研究,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作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为勘探提供依据,并为制定矿山总体规划、项目建议书提供资料。

1.通过对勘查区地表槽探揭露和清理老窿以及对矿化蚀变带的追踪,能较完整地反映银金矿化蚀变带及矿(化)体的分布范围。在本次工作区范围(探矿权范围西北部位),地表矿化蚀变带很发育,分布范围广,其中在LD42~文威北~LD70往东一直延伸到工作区以外、田了东南方、西马驷以北、LD31一带,以及LD78一带,都比较集中揭露出较好的银金矿化蚀变带。矿化蚀变带绝大部分走向为东西向,少部分走向为北西、南北向。

2.查明大冲普查区银金矿受到早期剥离断层和晚期(燕山期)脆性剪切带的双重控制,矿床产在叠加有早期剥离断层的晚期(燕山期)脆性剪切带中。一方面,矿床受晚期(燕山期)脆性剪切带控制,表现为矿化带往往集中在两组不同方向脆性剪切带交汇部位矿化比较集中,且矿体严格产在脆性剪切带中,矿体形态严格受后期的脆性剪切断层控制,脆性剪切带是具体的容矿构造。

另一方面矿床还受到早期剥离断层的控制,表现为矿床分布在剥离断层控制带,远离剥离断层控制带则无矿。

3.查明大冲普查区银金矿的最终成矿热液来源为燕山晚期花岗斑岩类岩浆。在该区花岗斑岩与围岩的侵入接触带外带,发现有与烘烤边共生的矿化蚀变带,是含矿热液来源于花岗斑岩类岩浆的直接证据。

4.发现该区为变质核杂岩剥离断层分布区,剥离断层上部(偏上盘)为浅变质绿片岩相杂岩,由片岩、变粒岩、片麻岩、变糜棱岩等组成,下部(偏下盘)为深变质的条痕或条带状混合(花岗)岩,实为花岗质变糜棱岩~变糜棱岩化混合花岗岩。剥离断层产状低缓,倾角一般只有1030°,上下控制范围大致为150200m,在其递进变形后期发展成一定的脆性。剥离断层对该区的矿化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5. 发现该矿床矿石组分比较复杂,银和金主要以银黝铜矿(又名黝锑银矿)、单斜碲银矿、针碲金银矿、碲金矿等化合物形式存在,少量为金银矿以及自然金等形式出现。与前人对该地区矿石组分的认识有所不同,对该区矿床成因、矿石的采选、冶炼等有重要意义。

6.结合本次工作以及以前的工作成果表明,石窝大冲地区银金矿化区具有较大的矿产资源找矿潜力,值得进一步开展找矿勘查工作。

7、本地区受地表林木、灌木、草丛和厚土覆盖所限制,对布设槽探工程影响较大,很多地质现象、矿化蚀变露头都不能完全追索、揭露;老窿富矿地段往往垮塌严重,因此本次工作估算出来的储量局限性比较大。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2 桂林国达矿产勘探有限公司